汝州青瓷博物馆“十四五”发展规划文本及备案批复
2021-05-13    浏览:230次


汝州青瓷博物馆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编制依据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博物馆条例》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教育法

(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五)  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六) 国务院《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

(七) 国家文物局《文物安全防控十四五专项规划》 

(八)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活动的意见”

(九) 国家文物局《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

(十)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

(十一)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

(十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规定》

(十三) 河南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二、概述

汝州青瓷博物馆是河南省一座以收藏和展示青瓷为主的专题性民办博物馆,创建于2005年,2012年6月经河南省文物局批准正式对外开放。新馆坐落于汝东新区,东邻城市中央公园,北靠风穴寺国家森林公园,单体面积1.4万余平方米。

汝州青瓷博物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复东大师和吴庐生先生主持设计,两位大师曾设计毛主席在武汉居住的东湖梅岭工程、北京中华民族园等许多著名建筑。博物馆外形借鉴汝窑天青釉莲花碗造型,主体以八片花瓣组合而成,顶部排列冰裂纹窗花,入口处为瓶形剪影,整个建筑简约大气。汝州青瓷博物馆集藏品收藏、陈列展览、研究教学、公众服务为一体,馆内藏品窑口涵盖广泛,除了汝州青瓷之汝窑、张公巷窑(北宋官窑)、临汝窑、东沟窑外,还有国内知名的钧窑、越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等窑口。

先后被评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AAA级景区”、  “河南省优秀科普教育基地”、“河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河南省少年科学院科普实践基地”、“平顶山市研学旅行基地”、”汝州市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汝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汝州市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汝州市五一劳动奖状”、“汝州市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郑州科技学院学生实习就业基地”等。

三、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以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为主线,以强化文物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为动力,全面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利用,全面深化对中华文明的认知,全面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全面推进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稳中求进、守正创新,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博物馆工作当中,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陶瓷文化创新发展。

 

 

四、定位与使命

(一) 定位:打造传播青瓷文化的新地标,国内外专题陶瓷博物馆的典范。

(二)使命:立足青瓷博物馆,弘扬传播青瓷文化。

五、目标实施

目  标:争创国内一流的陶瓷类非国有专题博物馆

(一) 运行管理

1.完善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有效落实决策机构、董事会章程和规范,强化综合管理治理能力。

2.依托大的发展格局,制定博物馆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明确博物馆岗位设定及职能,优化更新培训和考评机制,财务管理机制,保证各项目标的有效落实。

3.持续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

完善用人机制与员工管理制度、绩效考评机制。积极引进高学历专业技术人才加入博物馆及管理队伍。

优化人才梯队结构,提升人员资质与技能人员比例。

优化岗位机构,提升专业人员业务素养,提高业务人员、业务技能占比,加大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总量。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继续加大对现有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一是继续开展更扎实的业务基础培训,以业务工作为方向,将各类业务知识进一步细化,加以深度研究,培养藏品研究、考古、讲解等方面业务骨干;二是把员工送出去,积极参加国家、省、市文物部门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同时,积极引导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申报工作,组织撰写学术论文,优化本馆的人才梯队,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队伍。

4.加强人员培训

多渠道开展人员培训

制定行之有效的博物馆人员培训机制和培训管理办法,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落实培训降费保障。积极利用各类线上、线下有效资源开展博物馆业务培训,通过对外参观学习、交流访问等形式培训过全面型高素质人才,鼓励内部员工进行再教育,广泛提升业务水平。同时,积极参与各类文物行政部门及相关行业协会组织的各项专业培训,做好培训记录和培训心得,积极有效的将培训内容在馆内传达,落实全员多形式参训机制。

多内容进行人员培训

积极有效的落实博物馆定岗定编机制,在岗位职能要求的基础上,组织开展职能教育培训,第一步着眼本职岗位专业业务提升,第二步建立复合型人才机制,多部门协作,培训满足博物馆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多考评落实人员培训

制定博物馆员工考评奖励办法,员工培训纳入绩效考评机制建设,督促实施行之有效的考评方案,强化培训过程管理,积极落实员工培训考评,促进考评成果转化,提升全员业务能力和服务素养。

5.确保博物馆安全运行

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规定》,制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编制安全工作方案和各类应急预案,执行安全工作奖惩规定。落实博物馆日巡查、月检查、季度培训演练规范,不同区域分类监控,重点区域重担监控,加强物防、人防和技防建设,不断丰富博物馆安防设施设备,加强专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吸收和培养,做到设备物尽其用,切实保障博物馆安全运行。制定网络安全制度,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同时做好各类档案管理工作。

6.数字化建设

博物馆网络基建的完善,建立一个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网络中心,完成办公系统、管理系统、藏品信息系统、对外系统等的建设,构建博物馆的信息资源库和云数据,推进文化和旅游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动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的运用,深化“互联网+旅游”,加强智慧旅游相关标准建设,推进预约、错峰、限量常态化,推动智慧旅游公共服务模式创新。培育云旅游、云直播,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鼓励定制、体验、智能、互动等消费新模式发展,实现藏品、展览、讲解、参观、教育、文创为一体的智能化博物馆。

7.博物馆定级评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条例》、《博物馆管理办法》、《非国有博物馆运行状况评估指标体系(试行)》、《博物馆顶级评估标准》、《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等制定博物馆评级方案等,各部门落实职能,制定评定目标,申报国家一级博物馆。

(二) 藏品管理与保护

1.完善藏品管理制度、建档藏品立案

清点藏品,依据各类藏品的性质,合理的存放藏品,并建立科学、高效的藏品管理系统。

2.加强文物科技创新,藏品技术保护

藏品的技术保护包括日常的预防性保护、科学养护、保护处理、修复技术等。根据馆内藏品保护现状,五年规划期内,汝州青瓷博物馆将着力加强文物保护技术力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完善文物保护技术的手段,构建科学高效的保护机制。

3.藏品修复

(1)建立藏品保护修复团队,通过把专业文物修复人员联合的工作模式,对文物进行修复工作,满足展览的需求。

(2)加强藏品保护修复工作室的硬件建设,提升博物馆的藏品保护修复的科研水平,保护修复好文物,把文物腐蚀降低到最低限度。

4.壮大文物人才队伍

采用引进和提升等多渠道模式,不断优化壮大文物人才队伍,建设高标准高学历高水平的文物人才队伍,提升文物研究能力和技术保护能力,建立管理机构和专业人才梯队。

(三) 学术研究

1.加大馆藏文物及相关研究,推动全馆学术科研水平。

进一步推进 “汝州青瓷”专项研究,有序推出本馆馆藏研究成果。五年规划期内,鼓励员工积极发表学术论文,出版期刊和学术专著等。

2.加强馆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配合馆内展览,出版各类教育读物。配合馆内基本陈列及所有专题展、特别展等,配套出版学术含量高、信息量丰富展览图录。

以博物馆日等特殊纪念日为契机,走进汝州市中小学校及国内外知名高校,每年至少举办学术研讨会,宣传推广汝州瓷都文化涵养。

加大涉及博物馆业务范围的各类专业基础研究力度,如对与国内外其他博物馆相关的陈列展览、文物科技保护、社会教育、公众服务、文创产品等的交流研究。

加强与国内外博物馆机构和高校的合作,每年举办或参与博物馆学相关培训交流与学术研讨会。

积极参与博物馆展览、教育等部门业务工作,将理论成果应用与实践。

(四) 对外交流

宣传推广与博物馆之间的展览合作、学术交流和技术交流,宣传推广力度及馆际、跨界、跨国合作交流,促进博物馆与学校、科研院所、媒体、企业、社会团体等的跨界合作,整合社会资源,扩大国内、国际影响力。

1.联合本地有影响力的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资源的合作,配合宣传新馆开业、陈展、活动开展等宣传报道,每年媒体曝光次数达到300次以上,保持逐年增长;

2.运用新型传播模式,如参与电视节目制作、文物宣传纪录片、汝州文化宣传片等形式,拓宽宣传与推广的渠道;

3.形成对外宣传的渠道和平台,参与国际交流项目甚至国际合作,形成国际影响力。

4.加强与各大科研机构、陶瓷院校和各类高校的合作交流,提升馆际水平。

(五) 陈列展览

1.推出“清风徐来  窑相呼应”常设展览持续优化升级,常设“青风徐来 窑相呼应”基本陈列展览免费对公众开放,基本陈列展览共涵盖八个不同主题展览,主要陈展汝州青瓷、钧窑、定窑邢窑白瓷、越窑青瓷、龙泉窑青瓷、景德镇窑青白瓷、建窑黑瓷、磁州窑系白底黑花、鲁山花瓷、宋三彩、耀州窑青瓷、其他黑釉瓷等。

2.优化展陈结构,积极申报陈列展览精品及其他陈列展览专项荣誉,扩大陈列展览影响力。

3.特展、临展

规划期内,不定期开展临时性展览。以馆藏为基础,推出1-2个专题特色展览,重点突出低于青瓷文化,提升博物馆展陈质量。同时,定向加强馆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引进一些高水平的文化艺术展览,丰富专题博物馆展览内容,提升展览服务水平。其他,要加强对藏品价值的挖掘阐发。积极融入和参与联合办展、巡回展览、流动展览、网上展览等,丰富展览形式。

(六)社会教育

1.立足本馆藏品特色,服务博物馆教育内容

挖掘社会教育资源,组织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与常设展览配套的主题社教活动,深度挖掘馆藏藏品文化价值,开展特定社会教育活动,提升游客参与社教活动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寓教于乐,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

2.制度保障和人员保障

建立完身博物馆社会教育服务制度,设立专职社教岗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社教队伍,成立青博科普宣讲团,成立小小红领巾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各类社会教育活动,明确部门职能和各岗位职能,有效开展各类社教活动,纳入年度考评,监督各类社教活动的有效实施,积极保障社教活动成果。

3.广泛深入开展在博物馆里过传统节日、纪念日活动,开展公共讲座,丰富社会教育形式和内容,提升讲解员讲解能力和讲解水平,分批次招募志愿者。

4.配合各类专题展、临展、特展等开展不同主题的社教活动,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要做到“请进来,走出去”,广泛开展“青博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通过社教活动吸引更好游客和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同时积极走进社区、学校、养老院、机构单位等开展陶瓷文化传播教育。

5.多渠道积极开发博物馆系列课程和教育服务产品。

为有效推动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学习,结合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充分挖掘博物馆资源,制定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专题教育课程,促进博物馆与学校教学、综合实践有机结合落地,积极开展文化研学,制定博物馆教育服务标准,丰富博物馆教育课程体系,支持大中小学利用博物馆开展研学实践和科普活动等,提升社会教育服务质量。

6.创新博物馆学习方式。

要立足本馆实际,根据博物馆环境、藏品、展览等,综合运用解说导览、专题讲座、互动游戏、角色扮演、动手实践等方式,增强博物馆学习的趣味性、互动性和体验性,引导带领中小学生开展研学等教育活动。要制作博物馆手册、导览图、辅助读物、口袋书、动漫等,引导学生利用博物馆资源创造性开展活动、辅助学习,不断探索完备博物馆学习模式,积极促进学生博物馆学习趣味性。

(七)公众服务

1.加强培训,继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强化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加强博物馆讲解员队伍建设,提高讲解员的业务水平,开展优质服务和岗位技能培训,建立长效、稳定的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拓展志愿者服务内容,积极开拓沉浸式体验、虚拟展厅、高清直播等新型文旅服务,提高全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2.加强观众研究,积极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多方面采集游客留言和反馈,积极运用到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水平之中。

(八)文创

为积极有效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青博文创产品的研发与营销,是十四五时期博物馆文创发展的重点。

1.立足本馆实际和藏品特点,依托馆藏资源、形象品牌、陈列展览、主题活动等,深入发掘馆藏文化资源,开发青博专题系列文创。

2.多渠道开展文创设计制作与营销,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广泛应用多种载体和表现形式,开发艺术性和实用性有机统一、适应现代生活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结合构建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的长效机制,开发符合青少年群体特点和教育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积极开发数字产品,推动预文化创意设计机构、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等开展合作,不断提升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水平,逐步形成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文化创意产品体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

 

 

 

 

 

汝州青瓷博物馆

2021年3月15日

 

 

微信截图_20240222172613

博物馆公众号

博物馆公众号

返回顶部
游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