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展 ▏王猛的茶器展
2022-09-04    浏览:4496次

image

瓷器上作画,历来都归于工艺美术的范畴,从拉坯、利坯、绘画装饰再到满窑烧制,每一步都有匠人按照严格的工艺标准经年不变的执行,哪个环节有问题都有可能前功尽弃,然而即便不出错,经过1300度高温的考验也将瑕疵过半,即便不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精品也是百里挑一,每当窑火熊熊,从业者也是辗转反侧。所以,以不变应万变,即便思维最活跃的绘画环节也用“画片”“打样”“纹饰”等能统一就统一、能不变就不变来提高可控性。 


直到清末民初的“珠山八友”的出现,瓷器上的图案才变得有绘画性,但艺术家的创作无法复制,一人一貌,一画一姿,无法量产,连次品都毫无雷同。但就是这种局限性使得艺术家不断的涌入画瓷的浪潮,绘画的独特性加上瓷器工艺上的高精尖,新的艺术方式一蹴而就,我画的千人千面,你对独一无二爱不释手,当人经历了大风大浪变得从容不迫,应该更喜欢闲庭信步的信手拈来。最后,就像形容一泡茶一样,千言万语汇成“好喝!”二字,形容艺术家画瓷,就俩字:耐看!

image

王猛,1986年出生,籍贯汝州。2009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刘文西、陈国勇。2014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画系山水专业,师从徐步教授,硕士学位。同年进入郑州科技学院任教至今,讲师;中级工艺美术师。


●“毫素闲放”四人展(华商美术馆)

●“他山之石”山水三人展(力邦美术馆)

●“相忘江湖”山水汇报展(陕师大美术馆)

●第二届工笔画邀请展(许昌学院美术馆)


作品展示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赴景德镇画瓷缘起是上研究生的时候,同学不小心打碎了一个青花釉里红茶碗,说这个可贵吧,三五块钱买不到吧,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只能说也就是十几块钱的小事情。人多的时候一个月碎过三个杯子,赴镇画瓷,主要是解决摔杯听响儿的问题,当然藏家喜欢也是不错的事情。后来发现我可以把写生的粉本画在坯上,变相画了创作,也是件开心的事情。又因为毕业久了懒了不临摹古画了,借着画瓷的机会把树石临摹捡了起来,瓷本的质感和绢本略有相似,并且画瓷只能中锋行笔,改掉了不少坏毛病。


烧瓷,是件很刺激的事儿,不经历个炸窑、落灰、脱釉、变形、撞碎、粘连、烧飞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搞瓷器的,然而经历了一遍之后还有一次又一次的问题反复折磨你,每次出窑之后都说再也不来了,再也不搞了,但又是一年春夏,穿山越岭赴窑火之约,没法解释,这迷人的火之魅力。




博物馆公众号

博物馆公众号

返回顶部
游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