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闹元宵·猜灯谜活动
2021-02-25    浏览:6077次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关于元宵节来历,目前有三种说法:


西汉祀太一说

《史记.乐书》记载:汉武帝在甘泉宫设立太一神祀坛,每年正月上辛必往祭祀,祭用灯火,通宵达旦。“太一神”就是主宰宇宙一切的神灵。后来就形成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习俗。

图片


东汉燃灯表佛说

东汉永平年间,明帝为提倡佛教,于上元夜在宫廷、寺院“燃灯表佛”,下令士庶家都要挂灯,以后遂成习俗,形成盛大灯节。

图片


魏晋道教祀三元说

三元指“天、地、水”三官,是东汉末年五斗米教创立时吸纳自然崇拜神灵所创造的道教的主要神灵。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道教的宣扬,三元信仰十分盛行,出现了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的之说,并安排他们在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降临人间,道教在这三天要举行迎神祭祀活动,后来又演变成三官的生日,这三天祭祀都有燃灯活动,遂成节日。


以上三种说法都与灯火祭神相关,由此可知元宵节与灯火祭神密切相关,这也是元宵节张灯习俗的由来。


演变发展

微信图片_20210302154018

汉代开始正月十五燃灯,南北朝时燃灯习俗已成气候,隋朝时盛况空前,直至唐宋,元宵节盛极一时,被誉为中国“狂欢节”。


唐代,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节办的越来越豪华。取消宵禁制度,皇帝和庶民百姓都会上街观灯,出现制灯和售灯的“灯市”,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名师制作巨型灯楼,金光璀璨,极为壮观。去年风靡一时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就描绘了上元夜观灯时的盛况,可见唐代元宵节(上元夜)已经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极为重视的传统节日,并正式将“正月十四、正月十五、正月十六燃灯、观灯确立为法定节日和习俗延续下去。


宋代元宵节又增加了十七、十八两天,元宵节庆为五天。宋代帝王为了鼓励人们御街观灯,还规定:来观灯者赐酒一杯,既能赏玩,又有酒喝,何乐而不为?可以想象元宵节夜晚,家家灯火、处处管弦,奇能异术、歌舞百戏轮番上演,这时还流行放烟火,种类繁多的烟火升腾而起,呈现“火树银花,光彩照人”的瑰丽场面,一时间观者如云,热闹非凡。尤其是藏在深闺的姑娘们,元宵夜也有了走出家门观灯游玩的机会,姑娘们顾盼多姿盈盈笑语,希望在人群中寻找自己的意中人。那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对这种意境含蓄深情的表达。


明朝朱元璋规定元宵节从正月初八晚上开始张灯,直到正月十七落灯,历时十天。这是我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举办灯会,民间仍然举办,人们观灯的热情依旧很高。直至今天,夜游观灯仍是元宵节重要的节日活动。


除了观灯以外,元宵节还有很多节庆活动,比如猜灯谜。猜灯谜在北宋时期开始流行,上元夜人们把谜语写在纸上,悬挂花灯上,供市民猜,“灯谜”由此而来。尤其是文人学士,爱好高雅,常常拈诗制谜,悬灯以招猜者,极富情趣和智慧,深受人们喜欢。


元宵节活动

微信图片_20210302152123


辛丑年新春吉祥平安道,元宵到来人欢笑。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着力营造新春佳节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现结合我馆实际,特制定2021年元宵文化节活动方案,具体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博物馆里闹元宵·猜灯谜活动”

二、活动地点:汝州青瓷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

三、活动时间:2021年2月26日

                   上午9:30-11:00

                   下午15:00-16:00

四、活动对象:当日入馆人员均可参与,每个家庭只能一人参加。五、活动内容:每10 人为一组,入场猜灯谜。从入场时间算起,每人在灯谜活动区域只能停留5分钟,离开灯谜活动区域后,可持兑奖券到咨询台进行兑奖,截止16:00点猜灯谜活动结束,停止兑奖。

六、活动要求:参与灯谜活动的人员每人次最多抽取五张灯谜,如多抽灯谜者或携带手机查询答案者,取消本次活动资格。灯谜标准答案以汝州青瓷博物馆为最终解释权。


微信图片_20210302152127


元宵佳节带着家人和朋友一起来汝州青瓷博物馆感受节日的风俗和热闹吧。


微信图片_20210302152131


博物馆公众号

博物馆公众号

返回顶部
游客留言